行業動態
大氣污染防治寫進28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15-02-13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環保部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河北有七個城市占據倒數前十,河北省大氣污染減排面臨巨大壓力。在河北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大氣污染治理被作為2015年前三項的重要工作,報告中用上千字來闡明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成果與規劃,可見其重視程度。與之相對應,也有地方的報告“輕描淡寫”。雖然黑龍江春夏空氣質量不錯,但采暖季連續的重污染天氣,已經廣受社會關注,但報告中僅有兩三句話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圍繞各地的年度治理目標,一些省份的措施十分具體。湖北省決定于5月1日起全省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北京計劃實施“核心區全面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基本取消燃煤鍋爐”,淘汰老舊機動車,壓縮水泥產能,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和住宅產業化,開征施工工地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污費等多項舉措。山西、陜西等省更是細化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的具體要求。
盤點各地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措施,“聯防聯控”一詞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山西、四川、重慶、湖南、江西等9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有出現。這些地方大氣污染呈現較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單打獨斗已難以解決問題,必須區域內聯手共治才能出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氣十條”以及新環保法對“聯防聯控”有了具體的表述之后,這一重要舉措不再是設想,在河北、上海、湖南等地的報告中,“聯防聯控”的具體操作和成果,成為2014年工作回顧的一部分。
除常規治理措施外,各地都在謀求機制制度上的突破,一些新的治理模式也被寫進了報告:河北提出,要協商京津建立生態橫向補償制度,創新節能減排機制;山東正在建立健全空氣質量第三方監測、定期公布、責任追究和財政補償制度。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也在四川、安徽、山東、河北等地受到重視。另外,如合同能源管理、網格化管理等近年出現的新的治理、管理模式也被寫進政府報告,可見各地治污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希望以新措施帶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