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生態環境部明確,陶企也要超低排放!
6月3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建材行業產能較大的地區因地制宜研究開展水泥、陶瓷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陶瓷企業煙氣排放口多而散,無組織排放現象嚴重,一直是治理難題。近年來,針對行業污染,各地先后通過“煤改氣”和提高噴霧干燥塔及陶瓷窯排放煙氣的脫硫、脫硝、除塵等治理工藝方式,脫除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塵、氟化物、重金屬等污染物。
圖為蒙娜麗莎廣西生產基地綠色智能工廠。楊李生供圖
超低排放標準是多少?很多陶瓷企業比較困惑
2019年,生態環境部印發《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提出A類企業大氣污染物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達到10mg/m3、30mg/m3、100mg/m3以內,此類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期間可免于停產、限產等。
據此很多企業認為,上述標準即為超低排放要求。
但也有陶瓷行業環境治理領域業內人士認為,陶瓷行業的超低排放概念,是對標目前國內大氣污染物末端治理最先進的火電行業提出的,超低排放標準數值應該相當于現行標準(《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4-2010))2014年修改單的一半,即陶瓷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制應為15mg/m3、25mg/m3、90mg/m3,這與A類企業大致相當。
此外,各地在排放限值方面也出臺了一些標準。
2019年6月,廣東省發布《陶瓷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要求當地陶瓷企業自2020年7月1日起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執行20mg/m3、30mg/m3、100mg/m3的排放限值。
2019年4月,河北省開始試點開展陶瓷行業超低排放,鼓勵具備條件的陶瓷企業陶瓷窯、噴霧干燥塔煙氣參照基準含氧量18%狀態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mg/m3、30mg/m3、100mg/m3。
同時今年2月,河北省發布《陶瓷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正式確定上述標準為地方超低排放標準。
超低排放,技術層面不是問題,難在資金投入
多位從事陶瓷企業大氣污染物治理的專業人士介紹,就目前從火電、水泥等行業引進的治理技術,要實現行業超低排放目標并不是難事,難在企業資金投入。
一是“煤改氣”帶來的成本攀升。佛山市烈陽科技有限公司在完成山東淄博“煤改氣”技術改造后,承接了多組窯爐的節能改造工程。據其測算,按照年前的氣價,淄博800×800mm拋釉磚用氣比用煤一般高出大約2元/片的燃料成本,即每平方米增加3.13元。
二是外貿訂單同比腰斬。據《世界陶瓷評論》報道,與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向美國的瓷磚出口量與出口額暴跌90%左右。
索圖瓷磚出口負責人介紹說,由于疫情影響,目前韓國、泰國、越南、緬甸、阿曼、約旦以及沙特阿拉伯等國家能夠出貨,也有相對穩定的訂單,但其他國家市場基本處于暫停狀態。
但同時,上述國家雖然可以出貨,但與疫情前相比,出口運輸(清關)的速度明顯下降,也一定程度上遲滯了企業資金的周轉時間。
三是企業間競爭激烈,價格拉低。陶瓷企業目前產能過剩,彼此間相互競爭,致使利潤空間一再壓縮,經營困難重重。
面對環保要求,政府和企業如何積極應對?
近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設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實行超低排放改造財政補貼、實施差別化電價、優先開展排污權交易、優先開展排污權抵押貸款、鼓勵企業發行債券和融資、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差異化管理、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和提高垃圾處理費用補貼和支持評為更高等級等系列扶持政策。
而前不久印發的《廣州花都(清遠)產業轉移工作園陶瓷企業全面拆除煤發生站獎勵辦法》中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陶瓷企業,在完成拆除煤發生站后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同時清遠市清新區還下調天然氣價格,由之前的3元/立方米,微調至2.92元/立方米,預計未來還會再作調整。
由于全國“煤改氣”的時間步伐和市場價格不統一,部分企業認為有違公平。
“公平都是相對的,就算以前都燒煤,也不能說是公平。”廣東一陶瓷企業生產負責人說道,煤改氣最大的作用是提高了生產門檻,也會淘汰一批技術不達標、環保不過關的企業。
佛山佳窯、烈陽科技等窯爐技術企業表示,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污染物源頭排放是不可逆轉的大勢,企業只能通過技改提高產能或降低能耗,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這十年,我們都在研究燒天然氣怎么樣才能更節能,最開始燒天然氣的時候,45×95mm外墻彩碼磚,要0.8m3天然氣/㎡,現在只要0.42m3。”福建晉江一陶企負責人介紹到。
東鵬瓷磚清遠生產基地總經理黃讓春認為,通過各種節能技術的引進,燃料在生產成本中的占比越來越低。比如十多年前,以重油為燃料的時候,燃料成本占比接近30%,如今可能已經降至不到20%。
據了解,東鵬瓷磚清遠生產基地的10號窯爐技改后,單位天然氣燃耗降低了23%以上,產量提升18%,最重要的是產品品質得到優先保障。同時由于不使用燃煤,消除了煙氣中二氧化硫排放和燃燒過程粉塵排放,減輕了環保設備的負擔,也減少了生產管理費用。此外廠區內取消了燃煤堆放倉儲、煤氣站、煤渣堆放場地,也大大減少了企業的用地面積。
圖為東鵬控股重慶生產基地的大氣污染物治理設備。楊李生供圖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勝之年。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的中國陶企如何在履行治理污染、保護環境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實現綠色發展,任務還比較艱巨。
去年6月,當廣東省發布《陶瓷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要求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的排放限值(20mg/m3、30mg/m3、100mg/m3)時,業內人士指出,以廣東省陶瓷企業當時的排放現狀,有超九成陶瓷企業達不到上述標準需要改造。
來源:中國環境